1.钢琴的标准音a1符合要求
2.音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十二平均律的要求
3.同度、八度要纯正
也许有人会问:国际标准音a1为440Hz,应用十二平均律,钢琴上的每个音会有固定音高,是不是调律应与感觉无关了?
在现实生活中,具体到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的音高标准。比如:费城交响乐团和克里夫兰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0Hz,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2Hz,而德雷斯顿交响乐团的音高标准是446Hz。在调律中a1音高的改变将会使整架琴的音高都发生变化;基准音组的音高变化将会影响分律中相关联音之间的拍频。这样看来调律是不是又无章可循了?
1.取音符合a1=440Hz, a1=442Hz, a1=446Hz……
2.在最关键的分律过程中,使大三度,纯四度,纯五度,大六度符合渐快的规律就会使平均律正确无误。
3.同、八度无“拍”,进而使整架琴音准准确。
当然,这一切都依赖于对“拍音”的感觉的把握。
a段为弦轴板所咬合。弦轴板牢固地稳定住弦轴,产生定位效应,保持 弦的拉力。
b段为绕弦部分,力量不断向下,缓解拉力。
c段为插入扳子的部分,是最初受力者。
调音时c段最初受力。b段因缠有弦,当扳手上行转动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拉力,当扳手下行转动时与c段拉力一致。而a段因被弦轴板紧紧咬合,所以对由c经b传递来的力产生抵抗,这样弦轴的前部与后部不能同时转动,弦轴将会产生变形。当调律人员通过扳手对c段施力,足以克服b段与c段的阻力时,a段才会在旋轴板内产生转动,而此时c段与b段已产生很大(相对)变形,所以在a段略过准位后要回扳以解除b段与c段的变形,才能使音固定在准位。这也就是威廉.B.怀特在其著作中一再强调的“要转动弦轴,而不是扭弯”的原因。
弦轴固定在准位了,如何能稳定得长久呢?同样离不开感觉的把握。
弦轴固定在准位了,如何能稳定得长久呢?同样离不开感觉的把握。
弦在张挂中分为六段。固定端点分别与弦枕、码钉等部件发生摩擦产生滞涩,使弦在调律过程中很难六段同时均匀拉长,因此给音的稳定带来了困难。解决的方法就是依*操扳与击键克服滞涩,使六段弦相对均匀运动。金先生曾风趣地将这种情况称做“通了” 。只有使六段弦成为一个整体,上下都“通了”,音准才会稳定得长久。
在音准准确、稳定长久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谈一谈音准曲线。
威廉.B.怀特在他的著作中对音准曲线问题做了论述——调律师在严密遵循自己感官发展的准确度进行调律时会发现:与计算出的频率相比,最高音部和最低音部的八度有分别向上向下延伸的感觉,这与人的听觉相适,机械的照搬理论与数据只会让人听觉不满。